By MabPlex - 2023年04月12日
2023 年 3 月 13 日,辉瑞(Pfizer)宣布将出资约 430 亿美元收购 Seagen,丰富其 ADC 研发与产品管线,再次引爆 ADC 药物研发市场。在这之前,吉利德 210 亿美元收购 Immunomedics、默沙东 28 亿美元收购 VelosBio、勃林格殷格翰 14.3 亿美元收购 NBE Therapeutics……ADC 赛道上 Big Pharma “交易” 屡现,志在这场 ADC “卡位战”中争得一席之地。
从 ADC 的市场销售来看:
自 2019 年,全球 ADC 药物市场进入高速增长阶段。
由阿斯利康和第一三共开发的 DS-8201 于 2019 年底获批上市,用了 3 年时间便迈过 10 亿美元大关,而 TDM-1(Trastuzumab-Emtansin ,曲妥珠单抗—美坦新偶联物)从 2013 年被美国 FDA 批准上市,到销售额突破 10 亿美元,用了近 5 年。
据 Nature 子刊预测,到 2026 年,全球 ADC 药物市场规模将达到 164 亿美元,成为百亿美元级别的重磅市场。
70% 以上的药企选择外包
基于 ADC 药物开发的挑战性,对其 CMC 工作,70% 以上的药企选择外包。
ADC (Antibody-Drug Conjugate),即抗体偶联药物,因其精准强效,也被业内称为“智能生物导弹”。其包含一个特定靶向抗体(Antibody),能够精准靶向病变细胞;一个称为有效载荷的细胞毒素(Payload),用来加强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;还有抗体与 Payload 形成的偶联物。
此组合设计,既可降低脱靶毒性,又能增强对靶细胞及组织的杀死性。与单独使用抗体或小分子药物相比,ADC 能帮助实现 1+1>2 的治疗优势。
尽管 ADC 药物经历了目前公认的三代变革,技术日臻成熟,但其复杂的结构及对新的靶向分子、Payload 及连接子、偶联方式等的不断研究改进,致使 ADC 药物在工艺开发与商业化生产等方面更具有挑战性。
靶向分子、Payload、靶向分子与 Payload 的偶联,一般需要分别进行工艺开发及生产。
工艺开发过程中需要兼顾不同组分的独特产品特性,还需要研究偶联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及对产品质量的影响,工作复杂且工作量大,大概是传统大分子药物研究的 2-3 倍。ADC 药物的制剂研究也面临很大的挑战,比如,对于偶联物,由于 Payload 及偶联方式的不同,改变了靶向大分子的特性,像疏水性、电荷异质等;有些情况下,Payload 容易从靶向大分子上脱落下来,造成产品不稳定与用药时的非特异毒性。
在商业化生产方面,研发企业很难同时兼备靶向大分子、Payload 以及偶联药原液和制剂的生产能力,如何解决工艺开发和商业化生产的双重挑战,成为摆在 ADC 药物研发企业面前的重大课题。
正是由于 CMC 工作方面的挑战,目前大部分正在研发的 ADC 药物都在专业的 CRO 或 CDMO 进行 CMC 的工作,据默沙东的 ADC 基地于 2022 年 9 月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,比例超过 70% 。
对于 ADC 药企来说,选择与 CDMO 合作,使其提供 ADC 药物从研发到商业化全流程服务的一站式 CDMO ,在降低风险/成本、缩短周期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。
国内 ADC CDMO 竞争格局已经明朗化,拥有先发优势的迈百瑞成为赛道的领跑者之一。
中国率先上市的原创 ADC 药物——荣昌生物维迪西妥单抗(RC48)的早期临床样品,由迈百瑞提供。2020 年 10 月,迈百瑞 M1 生产设施顺利通过了 CDE 对维迪西妥单抗产品上市前的生产现场核查。
截至目前,迈百瑞在全球获得 40 多个 ADC 综合项目的合作,已有 13 个 ADC 项目获得临床批件。除此之外,迈百瑞每年累计为客户提供 400 多个 ADC 分子用于体内/体外的药效评价以及安全性评价等。
自成立起,迈百瑞便布局搭建 ADC 研发平台,目前已拥有新型连接子-毒素的研发设计、偶联技术的开发与新一代 XDC 候选药物筛选的技术实力,并已掌握各类成熟的偶联技术和行业内新兴的偶联技术,例如赖氨酸偶联、半胱氨酸偶联、酶催化偶联、非天然氨基酸偶联、糖基化位点偶联等。项目成功率 100%,技术转移迅速,工艺稳健。
迈百瑞成熟的分析方法开发平台,具有完整的 ADC 药物分析能力,能够快速开发出针对 ADC 特异性的分析方法;按照药典及 ICH 指导原则进行分析方法开发、转移及确认,具有丰富的方法开发和申报经验,并持续引进新技术优化平台。
作为大分子药物和小分子药物的结合体,ADC 药物的开发需要企业同时具备两方面的能力。如果建立独立的研发生产设施,按照单品种 2000L 规模计算,抗体、Linker-Payload、ADC 原液、ADC 制剂等 GMP 生产设施,投入的费用需要 5 亿元左右。
所以,尽管 ADC 研发企业众多,目前已独立建厂的却很少,即使是 CDMO 企业也多选择投建某一环节,在一厂之内能够提供 ADC 药物从研发到生产的企业,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少数。
如果一个 ADC 药物从研发到生产由多个供应商完成,需要进行多次技术转移,甚至辗转多地,这必然会导致风险的提高和成本的增加。因此,ADC 药物开发最佳的选择就是一厂之内完成研发和生产。
迈百瑞在烟台厂区建成了抗体、Linker-Payload、ADC 原液、ADC 制剂等 GMP 生产设施,可在一个厂区内完成全部 ADC 药物 CDMO 服务,在降低风险和成本的同时,还可有效缩短项目周期。
迈百瑞 烟台厂区
Toxin/Linker-Toxin 合成车间
冻干机
ADC 已成为创新药产业里最炙手可热的细分领域,国内外药企研发热情持续高涨,这也意味着竞争会越来越激烈。如何成功完成研发,快速上市,并最大化兑现商业价值,是摆在企业面前的现实问题。
依托于长期的技术与行业经验积累、全面的平台工艺、商业化生产设施、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,迈百瑞已顺利完成了 ADC 药物从研发到生产一体化服务的经验积累。同时,迈百瑞建立的研发/生产平台在支撑 CDMO 业务运营方面具有技术的共通性,能够以药物 CMC 研究阶段的任一步骤作为切入点,满足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,最大限度提升产品竞争优势。